7月6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政策擴面提標的有關情況。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將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逐步為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的全體農戶提供覆蓋農業生產完全成本或種植收入的保險保障。
財政部副部長 鄒加怡:今年首先要覆蓋糧食主產省份500個產糧大縣,明年實現13個產糧大省里面的全部的產糧大縣。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投保農戶實施保費補貼,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以及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
財政部從2007年開始實施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政策,鄒加怡表示,這是因為農業保險和一般的商業保險不同,純商業的農業保險如果沒有財政的支持,很難持續。
財政部副部長 鄒加怡:農業生產風險高,農民的保險意識和保險意愿有限,另外我們的農業保險組織經營的效益相對來說不是很高,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純商業的農業保險不可持續,因此中央財政要對農業保險給予支持。
承保機構按保本微利原則 厘定保險費率
吹風會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農業保險出險后理賠流程更加順暢,將壓實承保機構的責任,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完善農業保險基礎設施建設。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 王克冰:承保機構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厘定保險費率。承保機構經營的成本不高于20%,目的就是為了降本增效,保護農戶的利益。王克冰表示,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農業保險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業數據信息服務平臺,確保理賠流程更加流暢。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 王克冰:逐步整合財政、農業農村、氣象的防災、產量、價格等各類涉農信息數據,把它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并且積極運用遙感、測繪、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新技術,提高理賠流程的信息化水平,以數字化的手段,促進市場規范化,提升理賠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加強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補齊短板
在吹風會上,針對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短板,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主要從完善農業支持的保護制度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角度出發,有重點地補齊短板。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我國農業保險近年來發展迅速,是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但是,與農業保險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依然存在短板。
財政部副部長 鄒加怡:從保費規模來看,我們是全球最大的,但是如果看農業保險政策的覆蓋面,我們現在的覆蓋面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低的。以稻谷、小麥和玉米這三大糧食作物為例,我們目前農業保險覆蓋面大約是70%,在覆蓋面、品種和保險標準方面,還是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保險服務支撐系統、承保機構服務基層的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些短板,鄒加怡表示未來將主要從完善農業支持的保護制度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角度發力,繼續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強農業保險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加快建設農業數據信息平臺,同時,要暢通農業保險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