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雙節將至,按照往年慣例下游經銷商即將進入備貨周期。今年新米大量上市后,國內米價未出現過明顯的下跌,主要在于產區陰雨天氣影響,導致原糧上市價格居高不下,同時物流成本增加,使得米價處于易漲難跌的局面。綜合當前市場各類因素,預計后期米價將呈北穩南強走勢。
一、年末東北米價上漲有點難
東北米一直以來深受消費者歡迎,但今年新米上市以來,市場一改走貨順暢的局面。部分米企已有的訂單遲遲無法外發,庫存積壓嚴重。市場上原糧價格穩、運力緊張以及超期糧的流通等三大因素還將壓制米價上行。
二、江蘇產晚粳米止跌企穩
今年自11月份江蘇新米上市以來,米價持續穩中回落,但近期有止跌企穩態勢。一方面,新晚粳稻上市后,因天氣因素,已收購的晚粳稻需要烘干后加工,成本無形中增加,限制了米價繼續下行。另一方面,由于該產區米價與東北米價有著較大價差,截止到11月中旬,東北普通圓粒米與江蘇晚粳米間價差在0.2元/斤,且江蘇產粳米在口感上也不亞于東北米,因此在未來市場競爭中更占有優勢。
三、秈米或將迎來上漲機會
今年秈稻主產區遭遇了連續陰雨天氣,對中晚秈稻的收割和晾曬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國家自9月23日起陸續啟動中晚秈稻托市政策以來,中晚秈稻收購進度較往年略有加快,且國儲托市收購入庫標準相對寬松,貿易商積極入市收購。同時,受制于部分產區秈稻減產,各大米企紛紛挑選優質糧入庫,使得部分產區秈稻收購價提早超過了托市價1.38元/斤,原糧成本持續走高,且近期無儲備庫陳糧輪換出庫,米企已有上調米價計劃。同樣,年底進口米配額基本使用完畢,11-12月份隨著人民幣持續貶值(截止到11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約為6.9),進口成本增加,遏制了進口米的到貨量,利好于中晚秈米價格上調。
未來米市或將一改北強南弱的格局,市場有望呈北穩南漲的態勢。東北米企建議按需生產為佳,控制好銷往銷區大米的水分、保證質量,以保證市場占有率為主。南方產區米企控制好原糧庫存量,以優質糧為佳,爭取在年底前獲得更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