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聚焦糧食:提產能、強收儲、重質量
發布時間:2015-02-05 | 閱讀:744 次
備受期待的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對外公布。文件表示,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后,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競爭力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破局關鍵,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提升糧食收儲能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斷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成為聚焦糧食行業的亮點。
文件首先提出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強化對糧食主產省和主產縣的政策傾斜,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
糧食主銷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的糧食生產責任。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將口糧生產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保障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實 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和鹽堿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
對于2015年的糧食收購政策和目標價格改革工作,一號文件強調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
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戶,同時積極開展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
合理確定糧食、棉花、食糖、肉類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完善國家糧食儲備吞吐調節機制,加強儲備糧監管。落實新增地方糧食儲備規模計劃,建立重要商品商貿企業代儲制度,完善制糖企業代儲制度。運用現 代信息技術,完善種植面積和產量統計調查,改進成本和價格監測辦法。
近年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收儲保障能力遭遇嚴峻挑戰,一號文件指出,要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加快千億斤糧食新建倉容建設進度,盡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職責分工明確的糧食收儲機制,提高糧食收儲保障能力,繼續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工程。
針對公眾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一號文件強調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落實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政策。
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嚴懲各類食品 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一號文件同時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繼續實施種子工程,推進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
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完善糧食、棉花、食糖等重要農產品進出口和關稅配額管理,嚴格執行棉花滑準稅政策,嚴厲打擊農產品走私行為。
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繼續實施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
農業發展銀行要在強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時,加大對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